![]() |
余東海作者簡介:余東海,本名余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水,現(xiàn)居廣西南寧。自號東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wǎng)名“東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xué)》《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要義》《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
官員易得抑郁癥
作者:余東海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首發(fā)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二月廿一日乙卯
耶穌2015年4月9日
官員自殺現(xiàn)象層出不窮,官方往往稱自殺者患抑郁癥,而民眾往往不相信。有人調(diào)侃說:“老百姓是得了抑郁癥才會自殺,而官員是自殺后才得抑郁癥?!痹捳f的風(fēng)趣,其實不對,問題官員確實容易得抑郁癥。
東海曾經(jīng)指出,君子與抑郁癥絕緣。君子雖入世,精神能超越,超越環(huán)境超越貧富貴賤利鈍成敗,成固欣然,敗亦從容,心安理得;富固可喜,貧亦無妨,安貧樂道。無可無不可,無入而不自得。這樣的人,怎么可能患上抑郁癥呢。
小人正好相反,與抑郁癥有緣??鬃诱f:“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保ㄊ龆谌拢┬∪诵囊盐锘?,身為物役,成了物質(zhì)和利益的奴隸,斤斤計較,心胸狹隘,出門俱有礙,難免長戚戚。
孔子說:“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陽貨篇》)這種狗茍蠅營、患得患失的鄙夫,就是長戚戚的小人典型。
小人是物化者?!稑酚洝分赋觯骸胺蛭镏腥藷o窮,而人之好惡無節(jié),則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欲者也?!痹跇淞⒕尤烁裰埃耸呛苋菀住拔镏炼嘶铩钡?。唯物主義哲學(xué)特別容易導(dǎo)致人的物化,物化則喪心,喪失道德自律的能力,淪為物質(zhì)主義、利益主義者,“滅天理而窮人欲”者。
君子不懼不惑不憂,小人多懼多惑多憂。《荀子》記載:“子路問于孔子曰:君子亦有憂乎?孔子曰:君子,其未得也,則樂其意;既已得之,又樂其治。是以有終身之樂,無一日之憂。小人者,其未得也,則憂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也。”(《荀子-子道篇》)
抑郁癥喜歡親近小人尤其是惡人。惡沒有希望和未來。貪官惡吏對未來既抱有僥幸心理又充滿恐懼感,這種恐懼感,或大或小或隱或顯,持之以恒揮之不去,仿佛附骨之疽,噩夢多多,心災(zāi)重重時間長了,就容易患上抑郁癥,抑郁嚴(yán)重而導(dǎo)致自殺,不是理所當(dāng)然的嗎?
對于罪惡分子來說,抑郁和自殺無異于天譴--天性自譴的方式,體現(xiàn)了天理良知的公道和正義性。注意,所謂天譴,并非有一個人格化的“天”在上面司法,而是因果報應(yīng)中的惡報。
當(dāng)然,對于罪惡,不能寄望于天譴,而必須訴諸于法律的公正,這是正義政治和正常社會的基本要求。任何罪惡都必須受到相應(yīng)的懲罰,任何作惡、助惡、贊美邪惡者都必須付出相應(yīng)的代價。儒家“義刑義殺義戰(zhàn)”就是針對各種罪惡的。
責(zé)任編輯:姚遠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