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孫鐵騎作者簡介:孫鐵騎,男,西歷 一九七三年生,遼寧鐵嶺人。2006年于東北師范大學獲得法學碩士學位,2011年于東北師范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 2012——2014年于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從事博士后研究?,F(xiàn)任教于白城師范學院政法學院。版專著:《內(nèi)道外儒:鞠曦思想述要》《生活儒學與宋明理學比較研究》。在《哲學動態(tài)》《江漢論壇》《甘肅社會科學》等刊物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30余篇。 |
讀“既濟”卦隨感
作者:孫鐵騎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首發(fā)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五月廿三日乙酉
耶穌2015年7月8日
成功不易,守成更難。事當既濟之時,似乎已功成名就,而此功名之完成,恰是另一番守成事業(yè)之開始。如愛情既濟而為婚姻,學業(yè)既濟而為工作,推之極端,生命既濟而為死亡……。每一事之完結(jié),都是又一事之開始,只是轉(zhuǎn)換了問題,問題卻從未消失。
故《易》言萬物皆“成終而成始”,而不言“成始而成終”,因終始相依,實無有終時。更何況只要有一息尚存,生命之意欲何曾停止?故當功名成就之時,并非萬事大吉之日,恰是轉(zhuǎn)換時空場景之后的又一場問題來臨之期。故人當事已既濟之時,不可自大自得,而當戒慎恐懼,防患于未然,故《象》辭警之曰:“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老子講“功成身退,天之道”,其機在此!
物極必反,天道好還。事已成,功已就,自然再無增益之空間,而最易得之可能則是損之、失之。故“既濟”實乃守成之卦也,吉里含兇,得里藏失,其機隱秘。而世間有形之功名,皆為身外之物事,可以存身卻不足以養(yǎng)性,求之不以其道,還可能傷生害性。故再大之功名,亦屬形而下之器,不足以言生命之大亨通也,故卦辭示以“亨小”,《彖》辭示以“小者亨也”。若得生命之大亨通,唯有“窮理盡性以至于命”,上合于形而上之道,方為真正亨通也。
既濟之時,唯當以正守之,取舍合義,方有守成之可能,故卦辭又示以“利貞”,《彖》又示以“剛?cè)嵴划斠病薄?/p>
否則事雖既濟,亦為暫時,得而能再失之,成而能再敗之。不以正守之,以義存之,終必有敗亂之時,故卦辭警以“初吉終亂”。
事當既濟,功名已就,自當適可而止,不可貪多求滿,世間好事,不可一人獨占,為他人留有空間,即是為自己留有余地。因生命有限,如何可承載無盡之欲求,獨享無盡之福報哉!故事成當知止,過如不及,功名加乎身,亦是毀謗臨乎人之時也。故初爻示以“曳其輪,無咎”,提示功成名就之時,不當再求而不止,相反要看淡功名,退而求其無咎而已。觀世間聲名事業(yè)起落跌蕩之名人,有多少于巔峰之時仍求而不止,終陷自己于困境甚至絕境,于此可知中國哲學之大智慧。
人之通病在于“未得之時患得之,既得之后患失之”。人于春風得意之時,常覺所得本應屬我,一切皆為我有,從而不能忍受所得復失,不肯以一絲分享與他人。孰不知得中有失與得而復失實乃物之常情,但唯君子能得其常情,中道而行,縱有所失亦坦然處之,亦必然有失而復得之時。故守成之道,關(guān)鍵在于既得勿怕失,得之時恐懼,失之時泰然,中道而行之。故二爻示以“婦喪其茀,勿逐,七日得”,“七日得,以中道也?!?/p>
人生一錯覺,即在于這山望那山高,總以為到某地位,成某事業(yè)之后,便可一帆風順,萬事大吉。孰不知任何境遇皆有其難以為外人道之苦楚,唯冷暖自知而已,故不要以為事當既濟之時,就已無有問題與困難,應當不忘初心,以二爻所示之中道,貞正以守,不畏困難。故三爻以“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之事為喻,示其理曰:“三年克之,憊也?!?/p>
而于既濟之時,必有群朋擁戴,圖利之小人必以阿諛之能事混跡其中,如圖一時之虛榮,樂小人之阿諛,則必然無益,且足以敗事,故三爻又戒之以“小人勿用”。
故于既濟之時欲得長遠,必戒慎恐懼,深明得失之理,以保其身,故四爻示之以“終日戒,有所疑也?!?/p>
人于既濟之時行事,易于得意忘形,慕虛榮,長浮華,而不務實際,如何修身自省,實乃最大之事業(yè)。故五爻警之以“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p>
如果不知戒懼,不知適可而止,則必然物極而反,終以兇咎,故上爻警之以“濡其首,厲,何可久也”。
責任編輯:梁金瑞
【下一篇】 【周圣龍】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