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綱作者簡介:金綱,原名李作乾,男,西歷1952年出生于天津市。著有《論語鼓吹》(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大宋帝國三百年》(江蘇文藝出版社,2014年)等。 |
原標題:論“國學”與“儒學”之關系,兼論“一級學科”之劃分
作者:金綱
來源:作者授權儒家網(wǎng)發(fā)表
原載《論語鼓吹》(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五月廿七日甲申
耶穌2016年7月1日
照片說明:2016年6月11日,中國儒學學科建設暨儒學教材編纂座談會在四川大學舉行,與會學者聯(lián)署發(fā)布《設置和建設儒學學科倡議書》。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論語》
一
孔子多處言說“敬鬼神而遠之”、“不語怪力亂神”、“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等,與《莊子》所謂“六合之外,存而不論”說,旨歸一致,總之都是對不可知世界不予討論。
儒學的知識譜系一大特點就是對認識物件做了兩個劃分:可知世界與不可知世界。可知世界主要內(nèi)容在人間,人間世界主要內(nèi)容在人倫;舍此則為不可知之世界。當然,星星點點的宇宙自然動植世界也偶有涉略,但從未構(gòu)成研究物件,或關注物件。
這一特點往往為人所詬病。但若抱有同情之理解,也可以說:儒學本身對人世之外的世界不關心,是儒學學術學說的本位所在。這一特點就像現(xiàn)代倫理學一般也不涉及宇宙自然動植世界一樣(生態(tài)倫理、環(huán)境倫理對此有涉略,但不是倫理學的根本研究物件),儒學也有自己的畛域。
考察現(xiàn)在中國大學劃定的十二個學科門類,也是各有各的領域和方向,一般不交叉。譬如:哲學不涉及國家現(xiàn)代化問題;經(jīng)濟學不涉及宗教神學和生命、死亡的終極體驗問題;法學不涉及鬼神或宇宙奧秘問題;教育學不涉及政治制度與政治治理問題;文學不涉及三千年未有之變局的對策研究問題;歷史學不涉及國家現(xiàn)代化戰(zhàn)略規(guī)劃的制定問題;軍事學不涉及民主自由與憲政問題;管理學不涉及文化變異和文化認同問題;理科不涉及財產(chǎn)權問題;工科不涉及選舉權問題;農(nóng)科不涉及法治和法制規(guī)則問題;醫(yī)科不涉及女權和歧視婦女問題等。
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研究、關心領域和方向。十二個學科門類不研究不關心的領域和方向,儒學也可以不研究不關心。儒學不是包羅萬象的百科學說。儒學有儒學的本位領域和方向。那種以為儒學可以無所不包的想法,對儒學是一種過分的奢望。在這個問題上質(zhì)問儒學為什么沒有關于政治制度設計與政治治理辦法,就像質(zhì)問法學為什么不涉略鬼神或宇宙奧秘問題,質(zhì)問工科為什么不涉略選舉權問題一樣荒謬;甚至,就像質(zhì)問張三為什么不是李四一樣。真實的答案當然是:張三是張三,李四是李四。
也可以認為儒學是人文學科,是古代人自我覺醒后認知世界的最初報告。但儒學從一開始就為自己設定了關注的目標命題,那就是經(jīng)由仁德禮制,教化天下,達致公道的實現(xiàn)。在這一命題中,必須舍象與之無關的領域與方向。而儒學,歷史上的儒學,就是這樣做下來的。
鬼神與死亡,是儒學不可知的對象。儒學可以拒絕討論這類問題。但孔子拒絕討論這個問題,還可能有更深刻的人道含義?!墩f苑?辨物》:子貢問孔子:“死人有知無知也?”孔子曰:“吾欲言死者有知也,恐孝子順孫妨生以送死也;欲言無知,恐不孝子孫棄不葬也。賜欲知死人有知將無知也?死徐自知之,猶未晚也。”死人有沒有靈魂、知覺呢?孔子的意見是:想說有,又擔心孝子賢孫認為死者有知去殉死;想說沒有,又擔心不孝子孫拋棄死者不予葬埋。那么你子貢是想知道“有知”還是“無知”呢?這個問題,等人死后,就知道了,那時知道也不算晚。
孔子在這類問題上,不想輕易下結(jié)論。由于對這個問題的簡單回答都容易引起道德后果,所以孔子就干脆不談他可能認定的意見。這一則記載也生動地表現(xiàn)了孔子基于仁道也即人道的大哲立場:結(jié)論可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可能引發(fā)怎樣的人道后果。
二
現(xiàn)代學科劃分不是沒有問題的。譬如,傳統(tǒng)的經(jīng)學或儒學、佛學、老莊學、就沒有被清晰地包容進去?,F(xiàn)在來看,在中國現(xiàn)行的十二個學科門類之外,另設一個“國學”學科門類是必要的。這樣,就可以在“國學”學科門類之下,將有關經(jīng)學、儒學、易學、理學、新儒學、術數(shù)學、老子學、莊子學、、玄學、讖緯學、墨學、佛學、禪學、道教學、道家學、文字學、訓詁學、音韻學、說文學、爾雅學、詩學、詞學、詩經(jīng)學、楚辭學、杜詩學、水滸學、金學(金瓶梅)、聊齋學、紅學、三國學、史記學、通鑒學、左傳學、諸子學、西夏學、董學(董仲舒)、朱子學、陽明學、戴學(戴震)、孫子學(《孫子兵法》)、甲骨學、金石學、簡牘學、目錄學、文獻學、考據(jù)學、辨?zhèn)螌W、版本學、校勘學、考古學、方志學、姓氏學、譜牒學、敦煌學、吐魯番學、徽州學、泉州學、客家學、滿學、藏學、蒙古學、苗學、東巴學、輿地學、長城學、蘇學(蘇頌)、徐學(徐霞客)、泰山學、民俗學、神話學、中醫(yī)學、歷象學、文化史學等,包容進來,這樣,就會給本土性質(zhì)的研究提供類型上的方便。
當然,包容進來的這些學科還可以合并為若干一級學科,譬如,“經(jīng)學、儒學、易學、理學、新儒學、董學(董仲舒)、朱子學、陽明學、戴學(戴震)、姓氏學、譜牒學”等,就可以合并到“儒學”中去,以“儒學”作為“國學”下屬的一個一級學科。
提出這個設想,也是試圖還原儒學理性有限性。儒學,應該回歸諸子。它在本原性質(zhì)上應該屬于諸子之一。在四庫全書中,儒學就在子部之下。在現(xiàn)代學科劃分中,“儒學”應該屬于“國學”。這樣,就可以澄清許多溢出于學科畛域之外,對儒學的批評意見。
(注:對作者原文的個別提法,儒家網(wǎng)編輯予以了修正)
相關鏈接
http://m.lfshouyuan.com/article/id/8388/
責任編輯:葛燦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