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張晚林】國家在推進民族宗教信仰中的責任(中馬儒回交流峰會系列演講)

        欄目:儒回(伊)對話
        發(fā)布時間:2016-08-17 17:03:31
        標簽:
        張晚林

        作者簡介:張晚林,號抱經(jīng)堂,男,西元一九六八年生,湖北大冶人,武漢大學哲學博士。曾在湖南科技大學哲學系任教,現(xiàn)任湘潭大學碧泉書院·哲學與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兼職湖南省孔子學會副會長。著有有《徐復(fù)觀藝術(shù)詮釋體系研究》《赫日自當中:一個儒生的時代悲情》《美的奠基及其精神實踐——基于心性工夫之學的研究》《“道德的形上學”的開顯歷程——牟宗三精神哲學研究》《荀子譯注(選本)》等。于2009年以自家之力量創(chuàng)辦弘毅知行會,宣揚儒學圣教,踐行“知行合一”之精神。

        國家在推進民族宗教信仰中的責任(中馬儒回交流峰會系列演講)

        作者:張晚林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七月十五日辛未

                  耶穌2016年8月17日




        儒家網(wǎng)編者按】2016年8月13日至15日,世界青年文明論壇·中馬青年回儒交流峰會在山東曲阜闕里賓舍召開。論壇主題為“不同的文明·同一個未來”。國內(nèi)儒家知名學者和馬來西亞知名學者以儒家與伊斯蘭文明之間的對話展開學術(shù)交流。這篇發(fā)言稿是湖南科技大學哲學系張晚林教授關(guān)于在現(xiàn)代社會如何推進宗教信仰的探討。他認為,五四以來,人們對宗教的認知存在種種誤解,導致當代中國社會缺乏文化信仰。對此,中國政府應(yīng)盡到自己的責任,以國家的行政權(quán)力推進自己的民族文化信仰——儒學;同時認為,復(fù)興儒學必須使其成為一種活的生活方式。只有做到這兩點,才能真正實現(xiàn)民族生活的和諧自由,保護民族文化的自性,以傳統(tǒng)的強大資源來迎接未來挑戰(zhàn)。現(xiàn)將發(fā)言整理予以公開發(fā)表,以饗讀者。

         


        張晚林教授在演講


        今天與伊斯蘭教的朋友們共聚一堂,探討在現(xiàn)代社會如何推進宗教信仰的問題。宗教信仰是現(xiàn)代社會中的一個大問題,很難解決。特別是在中國知識分子當中,由于受五四思想的影響,中國一直有一個反宗教的動力在知識分子中流動。一說到宗教,似乎就是洪水猛獸,與迷信差不多,甚至更壞,因為迷信多低級,知識分子多易識破,但宗教卻有高雅光軒的外衣,動輒以價值宰制人、禮儀壓迫人。所以,在中國,多數(shù)學者以詆毀宗教為能事,特別是對于中國的民族宗教——儒教,更欲滅之而后快,因為在一般的知識分子看來,儒教根本就是專制獨裁的代表,當然不能在以自由民主為主導價值的當代社會繼續(xù)存在。基于知識分子的對于宗教特別是儒教的這種普遍認知,影響到了中國當代社會。中國當代社會可以說就是一個無宗教信仰的社會,當人們貧窮時,拼命去搞錢致富;當人們富裕以后,上焉者旅游休閑,下焉者賭博淫亂。放眼一下當下的中國,這些現(xiàn)象隨處可見。由社會進一步影響到中國政府,新中國以來,在推進自家的民族宗教信仰方面,中國政府乏善可陳,沒有盡到一個政府對于自身民族宗教信仰的責任。而這一方面,伊斯蘭教國家卻做得很好。本人對伊斯蘭教不甚了解,但大體可以知道伊斯蘭教國家對于自己的民族宗教都能盡推動之責任,像伊朗、沙特阿拉伯都做得非常好,即便戰(zhàn)亂頻仍的伊拉克、阿富汗,也能做到以民族宗教信仰來化解宗派矛盾,和諧族群。因此,在推進民族宗教信仰方面,中國政府是應(yīng)該向伊斯蘭教國家的政府學習的。這恐怕是我們這一次盛會需要多交流的一個重要方面。


        以國家的行政權(quán)力推進一種文化信仰,是否有悖于宗教自由平等理念呢?一般人都作了肯定的回答。其實,這里多有誤解?,F(xiàn)代人雖雅言平等自由,但這些理念是建立在數(shù)量精神之上的,把一切拉齊,以為只有這樣才能自由和諧。但一切平齊等量就一定能自由和諧嗎?我們平素常講,人人平等,但這并不意味著人與人之間沒有權(quán)力位階上的差別,一個社會和國家固然要自由和諧,但和諧自由恰恰是建立在權(quán)力位階的次序差別之上的。我們知道,一個國家有主席或總統(tǒng)以及各級官僚才能運轉(zhuǎn)正常;一個企業(yè)有董事長或總經(jīng)理以及各級管理人員才能有條不紊。因此,人人平等并不排斥有些人處于領(lǐng)導地位。同樣,一個蜂群必須有蜂王才能團結(jié)蜂群而不散,一個狼群必須有狼王才能領(lǐng)導狼群而有攻擊力。那么,同樣的道理,為什么在文化信仰的層面上,要打散平齊一切呢?而國家萬不能憑行政而推動,僅只能依據(jù)個人的自由選擇。一旦國家在此有所作為就是思想專制,就是學術(shù)不自由。這是知識分子萬萬不能答應(yīng)的。一百多年來,中國的知識分子多秉持這種想法。


        但我們要問的是,若沒有一種主導的文化信仰作為導持人心的主體價值,粘合社會的基本引力,而一任人們的自由選擇,這樣的社會真的能和諧自由嗎?我們知道,蜂群沒有蜂王的領(lǐng)導就要離散,而人群若沒有一種主體的文化信仰,難道不會成為烏合之眾嗎?因此,對于一個社會而言,一種主體文化價值信仰流行其中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政府應(yīng)該為這種主體價值之流行有所作為,這決不是所謂思想專制,價值獨裁。思想專制,價值獨裁這種觀念可用于思想學術(shù),但不能用于文化信仰之上,更不能用于一個民族的基本文化信仰之上。因為文化信仰,特別是一個民族的基本文化信仰,不是一般的思想學術(shù)。一般的思想學術(shù)多是個人思想建構(gòu)的產(chǎn)物,但民族的基本文化信仰卻是一個民族的歷史生活與價值規(guī)范,它不但具有歷史的賡續(xù)性,且具有種族的獨一性。在這里,一個人不應(yīng)該隨便自由選擇而逸出這種生活與規(guī)范之外。試想,如果國家的人民都不信仰本民族的文化信仰而選擇外來的,那么,這個種族還存在嗎?在這里,要求我們每個人要有相當?shù)拿褡逡庾R,但這又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我們時常說,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們只有堅守了自己的民族信仰才能保持文化的多樣性。但須知,文化信仰的多樣性是真對于整個世界而言的,對于一個單一的民族而言,要慎言文化信仰的多樣性,因為這種多樣性很可能使這個民族喪失其自性,從而適成多樣性的否定。


        所以,一個民族的生活真正要和諧自由,決少不了本民族的文化信仰的作用。雖說,一個民族的文化信仰因其歷史的賡續(xù)性自然會發(fā)生作用,但政府必須以行政力去推動,特別在全球化的今天尤須如此。在這方面,伊斯蘭教國家做得很好,基督教國家也做得不錯,唯有中國政府做得不夠,甚至是很不夠。也許有人會問,自十八大以來,中國政府弘揚民族文化多有舉措與建樹,難道還不夠嗎?若與以前相比,中國政府的作為自然有所進步,但這種進步對于社會生活的影響極其有限,甚至基本沒有影響。為什么?固然與其力度不夠相關(guān),也與其執(zhí)持的宣傳理念有關(guān)。海德格爾曾說:“說人們對哲學頗有興趣,這絲毫沒有證明人們已經(jīng)準備去思。即使是我們長年累月地鉆研大思想家的論文,這樣的事實根本沒有保證我們在思,甚至根本沒有保證我們已準備去學習思。”由此,我們也可以說,即使我們整日宣揚儒學,但可能卻根本沒有復(fù)興儒學,甚至根本沒有接近儒學。當代人或中國政府弘揚儒學只是借鑒其有價值的精神或理念,根本不是要恢復(fù)其基本的生活方式。這種弘揚就根本沒有復(fù)興儒學,乃至沒有接近儒學?,F(xiàn)代人雅言修身與良知,這些理念固然來自儒學,但僅有這些理念并非就是儒學,因為別的文化并非不言修身與良知。儒學之所以是儒學,乃是一種生活方式。只有儒學復(fù)興為一種活的生活方式,儒學才算是復(fù)興了。只有一種活的生活方式的儒學才上升到宗教形態(tài),才走進中國人的生活。綜合起來,本文不過陳述以下兩點:


        第一,中國政府有責任推進自己的民族文化信仰——儒學,因為儒學在中國有歷史的賡續(xù)性與正統(tǒng)性。


        第二,復(fù)興儒學不只是弘揚一些有價值的理念,必須使其成為一種活的生活方式。


        做到此兩點,中國政府始無愧于自己的民族文化,不然,即可能成為歷史的斷裂者乃至罪人。這種認知對于中國政府來說是一種考驗。須知:


        不管中國今后幾十年試圖迎接現(xiàn)代化的種種挑戰(zhàn)中會遇到多少困難,對我們而言很清楚的是,最后總是別無選擇,只能以其自身傳統(tǒng)的強大資源來迎接這些挑戰(zhàn)。(美國漢學家郝大維語)


        保守地說,真理的中心在于,對一個社會的成功起決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開明地說,真理的中心在于,政治可以改變文化,使文化免于沉淪。(美國學者丹尼爾·莫伊尼漢語)


        我希望當權(quán)者與伊斯蘭教國家交往的時候能夠逐漸認識到這些問題,因為在我看來,伊斯蘭教國家都無愧于上面這兩句話。同時,本次會議乃是一次青年論壇,青年是國家民族的未來,也寄希望青年學子能認知到上述觀念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加以貫徹,進而影響社會乃至國家。


        責任編輯: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