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際,天崩地解。與明代覆亡相隨的,不只是簡單的朝代更迭意義上的亡國之恨,更有與夷夏之辨緊密關聯(lián)的“中國淪亡”之痛。王船山(1619—1692)早年積極用世,對時代問題有著深切感受。中年之后,托跡山野,懷著“七尺從天乞活埋”的痛郁之心,從事“六經(jīng)責我開生面”的偉業(yè)。其中,他沉思性與天道,批判宋明理學關于天道之理及人自身存···
作為清代最大文派的桐城派,發(fā)展歷程幾乎與清代相始終,不僅文章冠絕有清一代,而且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教育等諸多領域成就斐然,為維護國家統(tǒng)一作出重要貢獻。
中國素稱“禮儀之邦”,具有源遠流長的禮樂傳統(tǒng)。禮儀教化為歷代王朝所重,清朝在承續(xù)傳統(tǒng)的基礎上更凸顯出時代特色。
中國古代“大一統(tǒng)”思想自產(chǎn)生伊始即與王朝正統(tǒng)、華夷觀念緊密相連。自元代突破“華夷辨防”,賦予“大一統(tǒng)”疆域“大規(guī)模統(tǒng)一”之新意,疆域“大一統(tǒng)”與推崇統(tǒng)緒、正朔建制“統(tǒng)于一”等共同成為王朝正統(tǒng)闡釋的重要話語。明初政制多有承元,正統(tǒng)闡釋中除宣揚復先王之舊外,亦標榜“君主華夷”的“大一統(tǒng)”。天順朝編纂的《大明一統(tǒng)志》(以下簡稱《一···
朱熹的天人觀念,是其對宇宙與人關系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朱熹認為,“天降生民”的過程中,天賦予人理和氣;天人共享同一天理本體,又由于氣的運動,人與人之間出現(xiàn)智、愚、賢、不肖的差異。朱熹的天人觀念為他的政治哲學推衍創(chuàng)造了空間。天能生人,但不能參與人間事務的管理,這時便需要圣人的治理,以使人類社會的秩序符合天理。
“萬物有情皆可狀”,這是北宋邵雍哲學的理路,也是他詩歌的一個重要特質(zhì)。觀物,是主觀有意地觀察事物,去尋求物理,尋求攝取主觀所需,尋求理趣以愉悅并升華主體的精神。宋人關注自然與日常的書寫,本就形成了宋詩獨特的理趣。邵雍的觀物之詩,則更頻繁地取象于自然世界和常用簡易之物,從這兩重觀照中分別推尋物理,最終把握大千世界···
“六經(jīng)”有兩種主要排列次序,一是以《詩》為首,即《詩》《書》《禮》《樂》《易》《春秋》,一是用《易》居前,即《易》《書》《詩》《禮》《樂》《春秋》。兩種不同排序的原因,學界認識視角不一,因而分歧較大。
馮友蘭在《中國哲學簡史》中談到大乘佛學對中國哲學的貢獻時說:“總的說來,大乘佛學對中國人影響最大者是它的宇宙的心的概念,以及可以稱為它的形上學的負的方法?!?/p>
位于北京市中心的故宮(今故宮博物院),又名紫禁城,在明清時期為帝王執(zhí)政和生活的場所。故宮古建筑群數(shù)量眾多,造型宏偉,保存完整,為北京中軸線建筑群的典型代表。
“工夫”一詞,不見于《十三經(jīng)》,但在中國哲學中卻占據(jù)了極為重要的地位??梢哉f,宋明以降,工夫論是中國哲學的標志性概念。它統(tǒng)合了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多個核心概念,例如體用、物事、神氣等。
《論語·微子》中記周公謂魯公曰:“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于一人?!?/p>
在現(xiàn)存的古籍中有大量有關孔子的史料,雖然一概懷疑是錯誤的,但完全相信也不足取。下面我嘗試著把這些史料按照可信程度大致地劃分為三大類,并略加甄辨。
明清之際的儒者黃宗羲一生多變,“而卒為大儒”。其治學之法以六經(jīng)為根柢,主張“窮經(jīng)”的同時又“求事實于諸史”,“證斯理之變化”。黃宗羲將經(jīng)史之學融于一身,又有切實的政治參與,關注中國的古今之變并貫穿于《明夷待訪錄》之中。
閩學傳統(tǒng)源遠流長,自唐代歐陽詹倡起,陳襄、周希孟、陳烈、鄭穆“海濱四先生”承其后,至楊時獲“道南”之譽彰明圣學,閩學始以正統(tǒng)自居。至朱子倡道閩中,理學達于極盛,其后余波相沿。
“美德”一詞是倫理學的重要范疇,一般是指人們美好善良的品德。作為倫理概念,美德不僅僅只是善的文化,還可以從美學范疇上加以認識。美德在善和美的認知中有著相對的一致性,也有著一定區(qū)別。在闡釋傳統(tǒng)美德之美的過程中需要厘清美與善、美與德的關系。具體來說,美德之美應有以下幾方面的界說。
可想而知,孔子弟子三千,登堂入室者七十余人,因而當時一定存在大 量關于孔子言行的記載?!胺蜃蛹茸洌T人相與論撰”是否意味著孔子死后, 門人們共同輯錄了一部記載孔子佚語佚事的全集呢?
1977年8月,陜西省扶風縣黃堆公社社員在村南何家溝崖邊鏟土時發(fā)現(xiàn)一個青銅器窖藏。其中出土西周晚期伯公父簠一件,通高19.6厘米,口徑28.4厘米×23厘米,腹深6.4厘米,重5.75千克,現(xiàn)藏于周原博物館。
五千年華夏文明,有一個字貫穿始終,那就是“福”。“?!笔侵腥A民族的深沉文化基因,反映人民群眾對幸福生活的永恒追求。
曾幾何時,心理學的量化研究傳統(tǒng)與質(zhì)性研究傳統(tǒng)相互詆毀、互不信任,導致當代心理學危機重重。
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許多保存至今的古地名都是千年歷史的見證。和一些西方國家的城市以數(shù)字、字母命名街道不同,在中國,很多地名都有自己獨特的歷史文化背景。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