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晨陽作者簡介:李晨陽,男,西元一九五六年生,山東人,美國康乃迪克大學哲學博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哲學系創(chuàng)建人及主任。曾執(zhí)教于北京大學,美國曼莫斯學院,中央華盛頓大學。著有《道與西方的相遇:中西比較哲學重要問題研究》(1999)、《多元世界中的儒家》(中文版,2005)、《儒家“和”的哲學》(2014)等一百余篇期刊文章與書籍章節(jié)。 |
新加坡學者李晨陽:說儒家沒有信仰,我決不能接受
來源:齊魯網(wǎng)
時間:2014-05-20?
??
李晨陽
“說儒家沒有信仰,我是決不能接受的”,“我也并不認為當下中國社會喪失了信仰?!毙录悠履涎罄砉ご髮W哲學系主任李晨陽在尼山論壇的分論壇上亮出觀點,引發(fā)了臺上臺下來自大陸、臺灣等地華人學者的討論。
面對“中國人有沒有信仰”這個爭論已久、卻愈顯“新”“銳”的問題,華人學者們說,“不能把信仰和宗教信仰劃等號。”
“信仰不一定是宗教的”,李晨陽認為,有些人相信人類應該盡量避免苦難;有些人相信人性善,為了體現(xiàn)人性要做善事;儒家講,人的一生要“立言、立德”,這都是信仰。
臺灣大學文學院院長葉國良認為,儒家思想從知識的研究、襲承出發(fā)達到人生理想,不同于宗教通過信仰人格神實現(xiàn)。宗教講“信(faith)、望(hope)、愛(love)”,儒家倫理道德思想也講“望、愛”,但不求“信”。
武漢大學國學院院長郭齊勇對信仰路徑的不同做出形象的講解:廳堂里掛著忠、恕牌匾,逢初一、十五要祭天地、祭祖先、祭圣人。幾千年來,在父輩的言傳身教、口耳相傳中,在開蒙讀物《三字經(jīng)》、《千字文》中,在家族的祭祀活動中,中國人的敬畏之心、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就這樣慢慢凝結(jié)、慢慢長大。郭齊勇認為,儒家以“仁愛”為中心的思想,就是中國民間百姓的信仰所在。
信仰可以與上帝無關,但學者們相信,它一定與道德相依,并且發(fā)自內(nèi)心。中文繁體“德”字是正直的“直”下邊一個“心”,李晨陽說,“道德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惫R勇也記得母親對他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將心比心。
這場有關“信仰”和“道德”的對話,并沒有回避當下社會出現(xiàn)的亂象和人們對“道德信仰缺失”的熱議。
“在經(jīng)濟大潮的沖擊下,很多人忘掉了更根本的東西,脫離了歷史語境去理解‘致富光榮’,甚至拿來作為一個人‘信仰’的全部、指導生活的全部,那是非常可怕的?!崩畛筷栒f,當下中國社會確實對人的信仰,也包括他這樣的海外華人的信仰提出了挑戰(zhàn),這是一個必須直面的問題。
“金錢掛帥、物質(zhì)刺激,今天中國社會有很多亂象。”郭齊勇說,但讓我們看看中國的百姓:小悅悅事件中出手相救的掃街大媽、替過世兄長還錢的信義兄弟,他甚至回憶起“文革”期間自己在農(nóng)村感受到的溫情。中國百姓的信仰,他們的道德信念、做人目標、生活哲學,仍然是“孔仁孟義”。
中國歷代“儒生”對社會生活和政治的參與、諫言都是“直截了當”的,郭齊勇說,至今我們?nèi)员S袘n患意識:現(xiàn)代社會物質(zhì)生活極大豐富的同時,我們付出了生態(tài)和道德的代價。一定要回到中國文化的根本,重新恢復我們的信念和信仰。
“我認為這個彎子會轉(zhuǎn)過來的”,李晨陽說,“我對中國充滿信心?!?/p>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