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楊國榮 著《心學之思——王陽明哲學的闡釋(增訂本)》出版

        欄目:新書快遞
        發(fā)布時間:2024-09-02 20:30:58
        標簽:
        楊國榮

        作者簡介:楊國榮,男,西歷一九五七年生,浙江諸暨人,華東師范大學哲學博士。現(xiàn)任華東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哲學系教授,中國現(xiàn)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著有《王學通論——從王陽明到熊十力》《善的歷程:儒家價值體系的歷史衍化及現(xiàn)代轉(zhuǎn)換》《心學之思——王陽明哲學的闡釋》等多部專著。

        楊國榮 著《心學之思——王陽明哲學的闡釋(增訂本)》出版

        ?

        ?

        ?

        《心學之思——王陽明哲學的闡釋(增訂本)》

        叢書:陽明文庫

        楊國榮 著

        孔學堂書局,2024-04

        【內(nèi)容簡介】

        本書從一個新的視野出發(fā),對陽明心學展開多維度的闡釋,思路開闊,創(chuàng)見頗多,具有開拓性。尤其從“存在”的維度上闡明陽明心學的個體性特征,進而提出“存在意義”的轉(zhuǎn)換問題,明確肯定陽明心學將情感、意志視為主體應(yīng)有的規(guī)定,這都是同類著作中少見的。又如從陽明學關(guān)于“心體”、“本體”與“工夫”等方面所表現(xiàn)的二重性引出其演變分化的歷史敘述,得出陽明形而上學的消解過程完成于黃宗羲的結(jié)論,亦有前人所未言者。

        【作者簡介】


        楊國榮,華東師范大學資深教授、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教育部重點人文研究基地中國現(xiàn)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校學術(shù)委員會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講座教授,國務(wù)院學位委員會第五、第六屆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主要研究領(lǐng)域包括中國哲學、中西比較哲學、倫理學、形而上學等,出版學術(shù)著作20余種,多種論著被譯為英文、韓文,在Indiana University Press、BRILL等出版。主要學術(shù)兼職包括國際形而上學學會(ISM)主席、國際哲學學院(IIP)院士、國際中國哲學史學會(ISCP)前會長、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等。 楊國榮教授在對儒家哲學、道家哲學以及先秦哲學、宋明理學、中國近代哲學做深入考察的同時,又創(chuàng)建了“具體形上學”的哲學系統(tǒng),為當代中國哲學提供了獨特形態(tài)。其哲學思想主要體現(xiàn)于《善的歷程——儒家價值體系研究》《心學之思——王陽明哲學的闡釋》《莊子的思想世界》《科學的形上之維》《道論》《倫理與存在——道德哲學研究》《成己與成物——意義世界的生成》《人類行動與實踐智慧》《人與世界——以事觀之》等著作。


        【目錄】

        導論 為學、為道與為人


        一、早年經(jīng)歷與哲學問題的萌發(fā)
        二、多向度的探索
        三、龍場悟道
        四、事與思
        五、晚歲的弦歌誦讀與哲學論辯


        第二章 心體與性體


        一、歷史的前導
        二、心體的重建
        三、心與理
        四、心體與內(nèi)圣之境


        第三章 心物之辯


        一、沉思存在的二重路向
        二、心與物:意義世界的建構(gòu)
        三、天人之際:存在與境界


        第四章 良知與德性


        一、成就德性
        二、化德性為德行
        三、德性與規(guī)范


        第五章 人我之間:成己與無我


        一、成己:成就自我
        二、萬物一體:個體間的溝通
        三、無我的二重意蘊


        第六章 本體與工夫


        一、作為本體的良知
        二、先天之知與后天之致
        三、本體與工夫之辯
        四、意見的懸置與解構(gòu)


        第七章 知行合一


        一、知行秩序與過程
        二、知行互動與人倫的理性化
        三、銷知入行與銷行入知


        第八章 言說與存在


        一、心體與言說
        二、名言與道
        三、“說”與“在”


        第九章 心學的內(nèi)在張力


        一、無善無惡與可能的存在
        二、可能的展開
        三、二重趨向與內(nèi)在的緊張


        第十章 心學的分化與演變


        一、心體的展開與性體的回歸
        二、致良知說的衍化
        三、心無本體,工夫所至即是本體


        附錄 理學的衍化——從張載到王陽明
        初版后記
        2021年版后記
        2024年版后記

        ?

        責任編輯:近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