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濟楚作者簡介:濟楚,女,西歷一九八六年生,湖北襄陽人,復(fù)旦大學哲學博士。主要研究宋明理學、歷史哲學。 |
在古代,冬至節(jié)為什么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首?
作者:濟楚
來源:中國藝術(shù)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十一月廿七日癸巳
耶穌2019年12月22日
《五經(jīng)》里的冬至
冬至節(jié),在古代是一個非常隆重盛大的節(jié)日,它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確定下來的,可謂二十四節(jié)氣之首,所以中國最重要的經(jīng)典體系《五經(jīng)》里幾乎都提到了“冬至”日,這在中國節(jié)日傳統(tǒng)里是十分罕見的現(xiàn)象。
《尚書?堯典》中說:“日中星鳥,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虛,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边@里的“日短星昴”便是從太陽和星象兩方面來觀測確定冬至日,“日短”是指觀測到冬至這一天,由于太陽直射南半球的南回歸線,處在北半球的中國大地這一天是全年中白晝最短的。
《左傳?僖公五年》說:“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边@里的“日南至”,也是說太陽到了一年中極南的位置,恰是冬至最典型的天文學特征。但值得注意的是,《左傳》記載東周時期的冬至是“正月”,這是什么緣故呢?按現(xiàn)代公元紀年,冬至日往往在每年公歷12月22日前后,是陰歷(夏歷)的11月,而周正是斗建子,以夏歷11月為歲首,所以冬至在周朝正當“正月”。
《周易?復(fù)》卦的《象傳》說:“先王以至日閉關(guān),商旅不行,后不省方。”這里的“至日”在文獻中本來既可以指夏至,也可以指冬至,但考慮到復(fù)卦的卦象是一陽在五陰之下,以及《彖傳》說“反復(fù)其道,七日來復(fù),天行也。利有攸往,剛長也。復(fù)其見天地之心乎”,體現(xiàn)的是陰極而一陽生,所以歷來都以“復(fù)”卦當“冬至”日。
《詩經(jīng)?豳風?七月》“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也體現(xiàn)了周歷以冬至前一日為歲終,冬至標志著下一年的開始,所以后代將天文意義上“冬至”上升為節(jié)日,跟周歷的影響是分不開的。蔡云《吳歈》云:“有幾人家掛喜神,匆匆拜節(jié)趁清晨。冬肥年瘦生分別,尚襲姬家建子春?!彼^“冬肥年瘦”是說吳地重視冬至節(jié)超過了過年,這是因襲周朝(姬姓)建子歷的緣故呀!
五經(jīng)里都有冬至的記載,一方面是因為天文學上“兩分兩至”有比較確定的觀測結(jié)果,容易被觀測到;另一方面則因“冬至”日被寓含了比春分、秋分、夏至更豐富的文化含義。俗話說天道循環(huán),無往不復(fù),陰氣盛到極致,陽氣便應(yīng)之而生,白晝短到極致,便也是白晝開始延長的希望。
“宮里”的冬至
宗懔《荊楚歲時記》載:“晉魏間,宮中以紅線量日影,冬至后日影添長一線?!币馑际钦f魏晉的宮廷中,宮女們以女工的紅線丈量日影,到冬至日后,白晝一天一天變長,所以女紅也能逐日“長一線”?!睹骰孰s錄》記載說:“唐宮中以女功揆日之長短。冬至后比常日增一線之功。故杜詩‘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笨梢娢簳x宮中的這個習俗一直延續(xù)到唐朝。這兩句詩引自杜甫寫于冬至前一日的《小至》:“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琯動浮灰?!倍烈魂柍跎泶河忠獊砹?,“刺繡五紋添弱線”呼應(yīng)唐朝宮中習俗,而“吹葭六琯動浮灰”則點出了古人以“吹灰候氣”候測節(jié)氣包括冬至的方法。據(jù)《漢書》記載,以蘆葦莖中的薄膜制成灰置于律管,當節(jié)候更易,節(jié)氣至,則有相應(yīng)的管灰飛動,沖開律管,比如當冬至之律,正是黃鐘之管(琯)灰飛管通。后來朱淑真的《冬至》詩言:“黃鐘應(yīng)律好風催,陰伏陽升淑氣回。……八神表日占和歲,六管飛葭動細灰”,則直接化用杜詩,并提到冬至所應(yīng)之律為黃鐘之琯。
魏晉時期流行冬至日“獻履貢襪”習俗。三國時曹植《冬至獻履襪頌表》云:“伏見舊儀,國家冬至,獻履貢襪,所以迎福踐長?!币馑际钦f每逢冬至,照例是要獻上鞋襪,寓意“迎福踐長”,這里的“長”,是指陽氣一日盛于一日,被視作君主的吉兆?!稘h書》很早就說過“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君道屬陽,陽氣漸長,故而值得群下致賀。曹植在表中有“亞歲迎祥,履長納慶”之語,“亞歲”是說冬至的慶賀儀節(jié)幾乎等同于元日(過年),“履長”正是呼應(yīng)獻貢鞋襪,迎祥納慶則在說這是個吉祥的日子?!皝啔q”“履長”這兩個詞在后來的詩文中也常常被用來代指“冬至”。
隆重的“冬至節(jié)”
正是因為“冬至”日寓意著迎祥納慶的吉祥意思,所以很早便成了一個隆重的節(jié)日。它有多隆重呢?魏晉時期,每逢冬至,皇帝受各國使節(jié)和百官朝賀,其意義僅僅次于元旦之節(jié)。北宋在冬至節(jié)舉行每三年一次的“郊祀”時,朝廷便要大加恩赦,并對所有文武官員和軍士大發(fā)郊祭賞賜,耗資巨大,以至于給國家財政都帶來巨大的負擔。清朝時冬至節(jié)也為國家大典,當天舉行南郊大祀,次日百官要向皇帝進表朝賀。
中國幾乎所有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都少不了祭祀,冬至自然也不例外?!抖Y記·郊特牲》曰:“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是說為了迎接冬至日,這一天要舉行郊祭,郊祭是古代最重要的祭祀禮儀之一?!妒酚洝し舛U書》記載:“冬至日,禮天于南郊,迎長日之至?!敝吝t到漢武帝時,已在冬至日這一天于南郊祭天。漢代老百姓要先用羊羔、黍飯祭天(玄冥)祭祖(祖禰),然后要擺酒置宴,一家歡會,同時還要像今天的拜年習俗一樣互相謁賀尊老。《通典》里記載了唐朝睿宗冬至祀圜丘的歷史。宋代于冬至日南郊圜丘祭祀昊天大帝,并以太祖皇帝配祭已成慣例。古代的皇帝也只有在祭天時才會稱“臣”,清代延續(xù)了這樣的冬至郊祭之禮,皇帝舉行郊祭時,祭天表文上署銜為“總理山河臣某”,可謂十分罕見的“皇帝稱臣”儀式。
“京師”與“吳地”都很重視冬至
除了朝廷的祭天郊祀、大朝會慶賀十分隆重外,民間逢冬至節(jié)日亦喜慶歡鬧非常。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冬至節(jié)是這樣的:“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jié)。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guān)撲(以商品為誘餌賭擲財物的博戲),慶賀往來,一如年節(jié)?!?o:p>
南宋周密的筆記小說《武林舊事》中這樣記載南宋的冬至習俗:“朝廷大朝會慶賀排當,并如元正儀,而都人最重一陽賀冬,車馬皆華整鮮好,五鼓已填擁雜沓于九街。婦人小兒,服飾華炫,往來如云。岳祠城隍諸廟,炷香者尤盛。三日之內(nèi),店肆皆罷市,垂簾飲博,謂之‘做節(jié)’?!?o:p>
綜合上面兩書的記載,可見兩宋時期,京師都非常注重冬至節(jié)。朝廷慶賀儀節(jié),一如慶賀元旦,而老百姓無論貧富則都在冬至日換上新衣,備辦節(jié)日飲食并祭祖。街市上豪華車馬穿梭,鑼鼓喧天,各處的岳祠城隍都舉行熱鬧的廟會。三日之內(nèi)商店罷市,盡情歡飲,官方也在節(jié)日這幾天不再禁止賭博,讓老百姓盡情歡會,親戚們慶賀往來,跟過年拜年習俗無二。
到了清朝,民間尤其是吳地仍然非常重視冬至節(jié)。顧祿的《清嘉錄》按時令順序記載了蘇州地區(qū)一年的全部節(jié)日,他說“郡人(蘇州)最重冬至節(jié)”,蘇州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jié)日便是冬至節(jié),到了這一天要準備“冬至盤”互相饋送:“先日,親朋各以食物相饋遺,提筐擔盒,充斥道路,俗呼冬至盤”;要喝“冬至節(jié)酒”:“節(jié)前一夕,俗呼冬至夜。是夜,人家更速燕飲,謂之節(jié)酒”;家家要祭祖:“女嫁而歸寧在室者,至是必歸婿家。家無大小,必市食物以享先,間有懸掛祖先遺容者”;要吃糯米做的“冬至團”:“比戶磨粉為團,以糖、肉、菜、果、豇豆沙、蘆菔絲等為餡。為祀先祭灶之品,并以饋貽,名曰冬至團”;并說“諸凡儀文,加于常節(jié),故有‘冬至大如年’之諺?!?o:p>
周遵道《豹隱紀談》也說“吳門風俗,多重至節(jié),謂曰‘肥冬瘦年’?!薄胺识本褪菢O端重視冬至的意思。民間的冬至節(jié)即是這樣一個盛大熱鬧的歡會節(jié)日,怪道詩人們寫起冬日,總是一股濃濃的思鄉(xiāng)愁緒散不開,最著名的便是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詩:“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yīng)說著遠行人?!倍鸥Φ摹抖痢吩娨舱f:“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便是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緣故了!
值得一提的是,吳地重視冬至節(jié),至今仍有“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的諺語。而北方冬至節(jié)則主要吃餃子,相傳是醫(yī)圣張仲景發(fā)明的耳朵形狀防凍食品,俗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便是留傳至今的冬至食俗。
責任編輯:近復(fù)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