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濟楚】古人清明最常吃什么?餳!

        欄目:文化雜談
        發(fā)布時間:2020-04-08 00:10:11
        標簽:清明、餳
        濟楚

        作者簡介:濟楚,女,西歷一九八六年生,湖北襄陽人,復旦大學哲學博士。主要研究宋明理學、歷史哲學。

        古人清明最常吃什么?餳!

        作者:濟楚

        來源:作者授權 儒家網 發(fā)布

                  原載于 《中國藝術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庚子三月十二日丁丑

                  耶穌2020年4月4日

         

         

         

        每年的公歷4月5日左右是清明節(jié),一般認為這個漢族相沿已久的節(jié)日,是古人常過的“寒食”節(jié)與清明節(jié)二合一而成,因古代的寒食節(jié)往往與清明節(jié)相隔一天或兩天。值此之故,寒食節(jié)的諸種民俗包括這篇小文想討論的清明時令小吃,也都深深打上了寒食節(jié)的烙印。

         

        關于寒食節(jié)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流傳最廣的是與介子推有關。相傳春秋時晉文公在推賞伴其流亡的一眾功臣時,卻獨獨忘了曾割股獻食的介子推,介子推憤而隱于綿山,后晉文公悔悟,欲厚賜賞他,于是燒山逼令介子推出仕,而介子推堅決不下山,抱樹焚死。老百姓同情介子推的遭遇,相約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為悼念,以后相沿成俗,便稱作寒食節(jié)。

         

        古人在寒食節(jié)和清明節(jié)主要吃哪些食物?

         

        先來看看宋代孟元老所著的《東京夢華錄》,其“清明節(jié)”載:“節(jié)日,坊市賣稠餳、麥糕、乳酪、乳餅之類?!蔽覀兪紫茸⒁獾搅顺眇h(xíng),因為宋代的詩人詞人們在寫清明的詩句中曾頻頻提到它:如宋代方岳的《楊柳枝》詩有“粥香餳白清明近,斗挽柔條插畫檐”句,同為宋代的王易簡的詞有“柳色初分,餳香未冷,正是清明百五”句。南宋頗有成就的詩人韓淲《菩薩蠻·小詞》云:“上巳是清明,新煙帶粥餳?!倍@一風俗一直綿延到明清,如徐渭就在多首詩中談到清明食餳之俗:其《送長洲居山人士貞》詩云“清明還競夜餳非”,《郭恕先》詩云“明朝又是清明節(jié),斗買餳糖柳市西”,其最長的七言排律《次夕降摶雪》詩也有“清明才斷正餳僰”句。清朝的孔尚任所著《桃花扇·訪翠》云:“掃墓家家柳,吹餳處處簫。”留詩最多的清朝乾隆皇帝自然也不例外,他一則說“況值清明近,村村聽賣餳”(《雨》),又則說“罨畫郊原深柳杏,賣餳時節(jié)近清明”(《曉行即景》)??梢?,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的記載是十分準確的,清明時節(jié)食餳是相沿甚久的民俗。

         

         

         

         

        而在關于寒食節(jié)的食物中,餳也是被最廣泛提起的。如唐代沈佺期的《嶺表逢寒食》詩云:“嶺外無寒食,春來不見餳”,說五嶺以南不過寒食節(jié),因此今春看不到寒食節(jié)家家吃的餳了。而宋人寫寒食節(jié)食餳的詩詞更是數不勝數,列舉我們最為熟悉的一些詩人詞人以見之,如歐陽修的“為翁寒食少留餳”,蘇軾的“融為寒食餳”,楊萬里的“打成寒食杏花餳”等。明朝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卷二五·谷部·飴糖》也說:“飴餳用麥糱或谷芽同諸米熬煎而成,古人寒食多食餳,故醫(yī)方亦收用之?!币颤c出古人在寒食節(jié)多食餳,且餳后來還變成了一種藥方,成為寓醫(yī)于食、藥食同源的一個例證。

         

        餳、粥餳到底是什么?

         

        那么,讓詩人們反復吟詠于詩篇的餳、粥餳到底是什么呢?它其實就是我們現在所稱的飴糖,或者叫麥芽糖漿或麥芽糖飴。

         

         

         

        麥芽糖

         

        上引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便已說明它是用麥糱或谷芽與各種米熬煎而成,它的硬度各有不同,軟一點兒的可成糖漿或粥,硬一點兒的則成《東京夢華錄》中的“稠餳”,至今仍為不少地區(qū)的風味小吃,但能記起飴糖(麥芽糖)和清明節(jié)關系的恐怕不多了。

         

        古代寒食、清明時節(jié)吃餳既然如此普遍,以至于每逢寒食、清明前后,大街小巷便響徹了賣餳的聲音,而這些賣餳小販們往往是吹著簫招呼大家買餳,除了上面已經引到過的孔尚任的戲詞“吹餳處處簫”,宋代宋祁的《寒食》詩也說“草色引開盤馬地,簫聲催暖賣餳天”,堪為一證,以至于“賣餳天”在后代的詩人筆下也成了春日艷陽天的代稱。上面引的乾隆皇帝的兩首詩都寫到賣餳,只是不知道他是在微服私訪時真的見到“村村聽賣餳”,還是因為古人詩句中常常詠吟“賣餳”光景而據之為典。

         

        清明節(jié)為什么流行吃餳?

         

        宋代呂希哲已佚的《歲時雜記》曾說,“清明節(jié)在寒食第三日。故節(jié)物樂事皆為寒食所包”,意思是說清明節(jié)在寒食節(jié)的第三日,所以清明節(jié)的所有應節(jié)物品和活動都為寒食所包,所以筆者猜測食餳一開始主要還是寒食節(jié)的習慣,因寒食禁煙火,餳可以提前做好,冷著吃,又是由主食制成,因而便成為清明節(jié)最重要的食物。當然,甜食自古至今便是人們的心頭愛,應該也是這種時令小吃風靡起來的重要原因吧。南宋大儒朱熹為其父編的《韋齋集》中有一首《寒食》詩,第一句便是“粥冷春餳凍”,正可見無論餳還是粥餳,都是冷著吃,這應該就是寒食節(jié)的習俗相沿。饒有趣味的是,因古時寒食禁火三日,所以寒食節(jié)日附近家家戶戶便會儲備很多食品,所以宋代便有“寒食十八頓”和“饞婦思寒食”的俗諺,取笑寒食節(jié)倒成了貪吃者的天堂日子。

         

        但古人寒食節(jié)吃餳可能還有更多花樣,南北朝便有一種寒食粥的記載,南朝梁宗懔所著《荊楚歲時記》云:“去冬節(jié)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麥粥?!倍宄排_卿的《玉燭寶典》卷二記載得更清楚:在寒食日以火粳米或大麥煮粥,研杏仁為酪,以餳沃之,謂之寒食粥。李商隱的《寒食》詩云:“粥香餳白杏花天,省對流鶯坐綺筵”,說的大概便是這種寒食粥。而清朝洪亮吉的《送蔣大齊耀南歸》詩則直接說:“冷齒尚冰寒食粥,倦眸猶怕讀書檠”,這也印證了古代清明節(jié)冷食餳和粥餳的習俗正是受寒食節(jié)的影響。

         

        餳不是古代清明節(jié)唯一的當令食物

         

        雖然餳可能是古代寒食、清明時節(jié)最常見的食物,但它絕不是清明節(jié)唯一的當令食物?!稏|京夢華錄》還提到了麥糕、乳酪、乳餅三種清明節(jié)食物。其中,麥糕是用面粉做成的糕,其詳情已不得而知。

         

         

         

        乳酪

         

        乳酪則是西方社會迄今為止的重要食品,在中國古代主要是用牛、羊等動物的乳汁提煉而成,它在宋代至少都城想必是相當普遍了。不僅孟元老有過記載,宋代筆記小說《楓窗小櫝》里也有記載,舊京工伎固多奇妙,即烹煮盤案,亦復擅名,說汴京城里有很多廚藝高超的美食店名噪一時,如王樓梅花包子、曹婆婆肉餅、薛家羊飯,梅花鵝鴨、曹家從食、徐家瓠羹、鄭家油餅、王家奶酪、段家熝物、石逢巴子肉之類,皆聲稱于時,我們注意到他列舉的這些名店里便有王家奶酪,奶酪便是乳酪。不僅民間如此,北宋初的宮庭里還分設了南乳酪院、北乳酪院兩個官家機構,職掌加工牛羊奶、制造酥酪、乳餅,以供御廚之用,南宋初年才并入牛羊司。

         

        乳餅

         

        最后一個乳餅,應該也是乳制食品。南宋大儒朱熹《乳餅》詩云,“清朝薦疏盤,乳缽有真味”。清代蘇州人顧祿的《清嘉錄》記載蘇州十一月的食物“乳酪”說,《府志》及《吳縣志》皆載“牛乳出光福諸山,田家畜乳牛,冬日取其乳,如菽乳法點之,名曰‘乳餅’。別點其精者為酥,或作泡螺、酥膏、酥花?!边@介紹的是蘇州地區(qū)乳餅的制法,冬天養(yǎng)奶牛的田家取了牛奶,像點菽乳(即豆腐)的辦法一樣,制成乳餅,而特別精華的則成了酥(也即乳酪)。其實,我國內蒙古地區(qū)迄今還把奶酪稱為奶豆腐,而新疆地區(qū)仍稱作乳餅,云南菜中有一道著名的火夾乳餅,是用石林乳餅夾著宣威火腿蒸制而成。石林黑山羊乳餅是云南最著名的乳餅,是用新鮮的羊奶煮沸加酸漿點制,凝固后壓出水分,制成四角圓潤的方塊,很像豆腐。

         

         

         

        水晶肉凍

         

        當然,除了稠餳、麥糕、乳酪、乳餅,古代清明時節(jié)常吃的食物還有很多,如《歲時廣記》里記載的凍姜豉,其實就是今天還在食用的肉凍。

         

         

         

        子推燕

         

        《東京夢華錄》里記載了寒食節(jié)前一天,要用面做成燕子形狀插在門楣上的“子推燕”,就像端午節(jié)的粽子用來作為對屈原大夫的供祭,這種“子推燕”想必也是這么一種寒食節(jié)祭品。

         

         

         

        青團

         

        呂希哲的《歲時雜記》所記載的“寒食以糯米合采蒻葉裹以蒸之,或加以魚鵝肉鴨卵等,又有置艾一葉于其下者”,則接近于今天江南各地普遍用艾葉、鼠曲草等做成的清明粿、青團、艾粄等當令食品。但古人提起清明時常吃的時物,第一個想起來的應該還是餳吧!

         

        責任編輯:近復